内容摘要:内容提要:“系”由动词“系连”、“系属”义演变为判断动词,不晚于北宋初年。“系”在粤、客方言中,发展出否定式,成为活跃在口语中的判断动词。汉语除占主导地位的判断动词“是”字之外,近代汉语还产生了另外一个判断动词“系”。“系”字用为判断动词,学术界过去所举用例最早为南宋④,而据笔者的考察,“系”在保持实义动词的同时,最迟在北宋就已衍生出判断动词的用法。“唔系”和“不是”的区分,不仅仅存在于客、赣之间,实际上也昭示了粤、客方言与其他方言——尤其是北方方言——所存在的明显界限。可以认为:现代汉语及其方言在实际口语中所存在的两套判断动词系统,无疑是近代汉语在今天的一种历史性的投影。
关键词:方言;判断动词;汉语;口语;系是;粤语;北盟;否定;人氏;红楼梦
作者简介:
作者简介:唐钰明(1944-),男,广东新会人,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(广州 510275)。
内容提要:“系”由动词“系连”、“系属”义演变为判断动词,不晚于北宋初年;“系”与“是”虽长期并存,但缺乏否定式,明清后逐步退出口语;“系”在粤、客方言中,发展出否定式,成为活跃在口语中的判断动词。
关 键 词:近代汉语;判断动词“系”;否定式;流变
汉语除占主导地位的判断动词“是”字之外,近代汉语还产生了另外一个判断动词“系”。“系”的具体面貌如何,学术界迄今未有专文论及,本文拟对此提出初步的探讨。
一、“系”的来源
“系”原为实义动词①,表束缚、系连。《说文》:“系,絜束也。”例如:
(1)焚宗庙,系妻孥,沉金玉于江。(《国语·越语》)
(2)献子以朱丝系玉二而祷。(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)
(3)子婴即系颈以组,白马素车,奉天子玺符,降轵道旁。(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)
其后由“系连”引申出“系属”之义②,如:
(4)老母怖悸,惧有非祸,报答臣曰:“吾身系属长者妇,不得自由。”(《杂譬喻经》卷1)
(5)隋季崩荡,海内震骚,唐虽应运,而风教未孚,岭越无所系属。(《新唐书·列传第35》)
(6)臣等问孙俦:“与幽州合势,向前移营,驱除得否?更要添多少兵马?”孙俦答云:“若系移营,亦不要添大段兵马,只缘大同军兵少得易定,一千人助大同即得其镇州马军。”([唐]李德裕:《会昌一品集》卷14《请发镇州马军状》)
在“系连”、“系属”义的基础上,逐步发展出了判断动词的用法③。“系”字用为判断动词,学术界过去所举用例最早为南宋④,而据笔者的考察,“系”在保持实义动词的同时,最迟在北宋就已衍生出判断动词的用法。例如:
(7)顷有一秀才,年及弱冠,切于婚娶。经数十处,托媒氏求间,竟未谐偶。乃诣善易者以决之。卜人曰:“伉俪之道,亦系宿缘。君之室,始生二岁矣。”([北宋初]《太平广记》卷160)
(8)小郎年节少,未必欢也。其女郎言曰:“夫妻皆系前定,义知有合,岂老少邪?”([北宋初]《太平广记》卷315)
(9)紫袍人系燕人吴孝民,白袍人系金人。([北宋]《三朝北盟会编·靖康城下奉使录》)
(10)郭药师、董庞儿系是契丹时投降过来,即干贵朝甚事?([北宋]《三朝北盟会编·燕云奉使录》)
(11)鸿和尔大山自来系北朝地土……鸿和尔、天池本是北朝地土。([北宋]《乙卯入国奏请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