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:陈独秀曾把监狱当作研究室,读书写作从不懈怠,除完成文字学的论著外,还完成了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的《实庵自传》两章,成就了自己“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” 。
关键词:自传;陈独秀;遣闷;著书;监狱
作者简介:
陈独秀曾把监狱当作研究室,读书写作从不懈怠,除完成文字学的论著外,还完成了产生一定的轰动效应的《实庵自传》两章,成就了自己“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”。
“著书藏之名山非所愿”
胡适曾倡导几位名人写自传,并以《四十自述》作为对朋友们的交代。而彼时的陈独秀正被国民党羁押在江宁地方法院监狱,并面临所谓“危害民国”的指控。
入监后,陈独秀主要的时间和精力,几乎都花到起草《辩诉状》了。胡适所倡导的名人写自传,对于他没有多大的诱惑力。摆在他面前的麻烦事一件接一件,哪有心思和时间写自传呢?且陈独秀一贯的态度是:文章写成后就得出版发行,而不是束之高阁。还曾在1935年2月14日给胡适写信表示:“著书藏之名山,则非我所愿也。”
当然,对于写自传,他也并非一点不为之心动,由于一些原因,特别是经济的原因,他对此还真颇有过一番踌躇。1932年12月22日,他在给老友高语罕的妻子王灵均去信说:
《自传》一时尚未动手,写时拟分三四册陆续出版,有稿当然交老友处印行,如老友不能即时付印,则只好给别家。《自传》和《文存》是一样的东西。倘《文存》不能登报门售,《自传》当然也没有印行的可能。若写好不出版,置之将来,则我一个字也写不出。
他太需要钱了,初入狱时生活艰苦,需要滋补;老而多病,离不开药;文人积习,离不开书。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人夫人父的他,总得要分担人伦的责任,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字:“钱”。现在既有人动了让他写自传的念头,他考虑的首先不是写不写的问题。
当时《独秀文存》的发行,出乎意料的好,陈独秀的顾虑应属多余,他也理当动笔撰写自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