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:摘要: 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出现的大量翻译、引进西方汉学论著的现象,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曾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正面推进作用,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,那就是“一味追求和模仿”西方汉学风格的“汉学心态” 。
关键词:汉学;心态;历史研究;中国;汉学心态
作者简介:
摘要: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出现的大量翻译、引进西方汉学论著的现象,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曾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正面推进作用,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,那就是“一味追求和模仿”西方汉学风格的“汉学心态”。造成汉学心态的原因比较复杂。如果试图推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走向深化,那么走出汉学心态、重建学术自信,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。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,无不是站在以西方为主体的立场之上,既有意无意地受到其本民族不同历史经验的影响,又受不同地区汉学学术传统的制约,因此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解读存在着明显不足是必然的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以唐宋城市史研究等为例证,可以探索出一条走出汉学心态之惑的可能途径,即发挥本土学者在掌握历史资料方面的长处,更具体、更细致地重构史实。在更加接近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,重新解释我们民族的历史,文化自觉可能也就在其中了。
关键词:汉学心态 学术自信 史学理论 唐宋历史研究
作者包伟民,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、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(北京 100872)。